(通讯员:蒋馨怡)4月1日下午,集贤讲堂第435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刘蔷研究员作了题为“在研究中见证古籍善本聚散流传的意义——以清宫旧藏‘天禄琳琅’的整理与保护为例”的学术报告。学院张宗品副教授、吕东超副教授、翁彪老师与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王雪玲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刘蔷研究员从“‘天禄琳琅’特藏的建立”、“清宫藏书源流”、“《前编》书的焚毁与重建”、“天禄琳琅藏书的外部特征”、“天禄琳琅藏书的流散”、“天禄琳琅书的现存情况”、“天禄琳琅书的修复与影印出版”七个部分展开。
讲座伊始,刘蔷研究员首先指出“藏书”与“目录”是一组对应关系。天禄琳琅藏书源于乾隆年间对皇家收藏中古籍善本的整理,是我国第一个宫廷善本特藏。《天禄琳琅书目》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善本目录。天禄琳琅藏书收集、典藏、利用、散逸的过程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弄清《天禄琳琅》这一文化事件的始末源流,具有重要考察意义。
关于“天禄琳琅”特藏的建立。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九年(1744),高宗谕令内廷翰林,检阅秘府藏书,择其宋元明之精善者,别于昭仁殿设架庋藏,御笔题为“天禄琳琅”。乾隆四十年(1775),大学士于敏中等大臣奉敕编纂《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收书429部。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大火,殃及昭仁殿,前编书尽毁。乾隆帝令彭元瑞等再辑宫中特藏,编为《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收书664部。前后二编,共著录1093部善本。
关于清宫藏书源流。刘蔷研究员将内府藏书来源主要分为四种途径,即前朝皇室遗存、朝廷征书与私人进献、抄没罚没罪臣之书、编书抄书与刻书。每一种途径,刘蔷研究员都结合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详述其原因、特点、数量、典型和钤印情况等。
关于《前编》书的焚毁与重建。刘蔷研究员结合清宫档案向大家叙述了嘉庆二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乾清宫大火的始末缘由。《东华录》、清宫旧档如《永琅等奏为乾清宫失火缘由将太监郝士通等分别治罪折》(嘉庆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和珅福长安等奏为遵旨补建乾清宫交泰殿昭仁殿工程折》(嘉庆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等,皆可证配殿昭仁殿受殃及之实。北方一般没有冬季建房的习惯,但是当年冬月就立即重建,同时还令彭元瑞等再辑宫中珍藏,迅速恢复“天禄琳琅”旧观。这些行为透着反常。原因是此时乾隆皇帝已是耄耋之年,嘉庆是即位不久的“儿皇帝”。古代宫中大火,会被认为是天谴,预示皇帝朝政有失。但父子两代皇帝谁来下罪己诏是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恢复旧貌,把这件事抹平。后编书错误众多与这种匆忙找书、编书,无暇细看是有关系的。刘蔷研究员展示表格:《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各种版本统计,指出经核查后编书中版本鉴定错误多达1/3,宋元版鉴定错误更是高达2/3。
关于天禄琳琅藏书的外部特征。判定一部书是否是“天禄琳琅”藏书,可以依靠其外部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书装、签题划一,二是玺印钤盖划一。这一部分,刘蔷研究员向大家展示了大量图片。从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天禄琳琅藏书外装“其宋金版及影宋抄皆函以锦,元版以蓝色绨,明版以褐色绨,用示差等。”(《天禄琳琅书目·凡例》);书签特征是把版本放在书名之前,突出版本情况;“签题旧未画一者,今悉更正套签,于旧藏者添识‘乙未重订’,续入者则识‘乾隆乙未重装’用志裒集次第”(《凡例》)。除外装图片外,刘蔷研究员还结合书册前后的照片,向大家一一介绍“乾隆五玺”。
关于天禄琳琅藏书的流散,刘蔷研究员将其分为五个时期,即清末民初时期的散失、溥仪小朝廷盗运出宫、伪满时期的变卖哄抢与抗战后政府的收购、国宝南迁、50年代的收购与拨交他馆。每一时期,详述其方式、原因、特点、数量、典型和破坏与保存情况等。根据海内外现存清宫天禄琳琅书的调查与研究,目前已知后编书,除去确知2部已毁外,624部书已知全书或部分卷帙藏何处,另有4部前人经眼或曾藏线索,只有34部书从未被人谈及,至今仍不知下落(截止2024年秋)。664部天禄继鉴书,十存其九。
关于天禄琳琅书的现存情况。刘蔷研究员分地区、分单位概述存世天禄书状况,各计数量、版本品种,并辨析来源。现藏天禄书较多的地区和单位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以及台湾地区台北故宫、“中央图书馆”、中研院、台完大学图书馆、私人藏书家潘思源等。除去国内,还有很多海外单位收藏有天禄书,如日本石川武美纪念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等。
关于天禄琳琅书的修复与影印出版。2013年6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出设立国家图书馆“天禄琳琅”古籍修复专项。2022年1月7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重大项目——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正式结项并取得圆满成功。历时8年之久,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国图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行动。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与刘蔷研究员围绕“如何提升识别递修本中补版与原刻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最后,王雪玲教授对整场报告作总结。她指出刘蔷研究员的报告图文信息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拓展了参会师生的学术视野,令人受益匪浅。王雪玲教授代表全场师生对刘蔷研究员的到来以及精彩报告表示由衷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